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-
-
米乐·M6来自辽沈大地的振兴发展观察:连续7个季度赶超的背后
资讯分类

米乐·M6来自辽沈大地的振兴发展观察:连续7个季度赶超的背后

详情
米乐·M6  经济总量继上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又上新台阶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增速均持续高于全国水平……刚刚过去的2024年,辽宁经济答卷成绩亮眼、成色十足。   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?数据背后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?进程已经过半的全面振兴新突破“三年行动”,正在为辽宁打开怎样的新局?   一份殊为不易的“成绩单”   大连湾畔,波光点点。新年首个工作日,大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新建造的“北极探路者”号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完成保税LNG燃料加注。   “这是国内首单通过槽车方式,在船厂内为新造国际航行船舶加注保税LNG燃料。”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制度创新局副局长关剑说。   一项“小切口”的创新实践,正是辽宁经济一年来迎难而上、寻路攀登的鲜活注脚。   2024年前三季度,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9%,连续7个季度赶上或超过全国。叠加四季度企稳回升态势,全年经济走势有望持续向好。   这份沉甸甸的“成绩单”令人欣喜,更来之不易。   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、国内需求不足、部分行业“内卷式”竞争……从传统产业下行压力增大,到房地产投资出现萎缩;从基层“三保”压力增加,到化解金融风险任务艰巨,外部“风雨”洗礼下,辽宁面临的风险挑战接踵而至。   搏击风浪,唯有实干。从以优化营商环境、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为牵引释放改革动能,到以“稳油稳钢稳车”为重点稳住工业大盘;从以建设辽宁实验室群、科学城为龙头夯实科技创新“底座”,到以做大做强文体旅高品质融合为代表扩大内需……一年来,辽宁经济在考验中前行,在挑战中壮大。   看数据,“上来了”。   GDP赶超全国背后,一连串优而快、高而新的指标亮点纷呈:2024年前11个月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9%;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、规模扩大,同比增长3.9%;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.5%、12.6%……   经济数据不仅要看一时、看速度,更要看长远、看内涵。  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20个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增速6年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占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比重首次超过三分之一……“这些数据里面有乾坤,不仅印证辽宁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固,更透射出辽宁经济求质而进、换挡升级的轨迹。”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鲍洋说。   看人气,更旺了。   在雪场畅滑过后,缓缓躺入热气腾腾的温泉,疲惫慢慢融化。这个冰雪季,越来越多游客在辽宁“玩冰嬉雪”后,选择泡温泉。   从上个冰雪季开始的文旅火爆至今,一年来,辽沈大地人气满满:全年接待游客6.5亿人次,同比增长27.7%;旅游综合收入6300亿元,同比增长25.4%。   热闹人流是“面子”,“里子”则是商流、资金流,持续“加磅”的投资最有说服力。   2024年4月,宝马集团宣布增资200亿元人民币,用于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;7月,恒力集团新增投资92亿元,启动恒力重工产业园二期项目……去年前11个月,辽宁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.1%,其中,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6%。   看腰杆,更壮了。   新型隐形战机歼-35A亮相珠海航展,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助力嫦娥六号月背成功采样,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应用……去年,一个个“大国重器”接连出圈,辽宁装备正在更好装备全国。  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,一个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就必须明确自身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。   从太空到深海,辽宁聚焦“五大安全”重要使命,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,进一步擦亮“共和国工业长子”金字招牌,去年,沈阳航空、沈大工业母机、大盘绿色石化3个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   看“朋友圈”,更大了。   新年伊始,今年大连口岸的首趟中欧班列从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鸣笛启程,满载110个标箱货物的班列奔赴欧洲市场。过去一年,辽宁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。   搭平台、引伙伴、找朋友、建通道,辽宁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推动全面振兴的新优势。“日本和辽宁地理位置相近,产业互补性强,有很大的合作空间。”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重冈纯对投资辽宁充满期待。   目前,辽宁外贸集装箱航线已达200条,中欧班列已形成“三通道六口岸”全覆盖发展格局,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的50余个城市。2024年前11个月,辽宁出口总额达3416.2亿元,增长5.2%。   看民生,更暖了。   “搬家当天啥也没拿,就带了把扫帚,家里啥都有,炕席、被褥、锅碗瓢盆都是新的。”去年8月一场洪水,冲垮了建昌县杨树底下村村民吴桂付的家。他没想到,仅仅41天,“政府就帮咱盖好了新房”。   看高质量发展的成色,民生更有温度,幸福更有质感。   2024年,辽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福祉的刀刃上,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5300多公里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.7%,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约90%,“十四五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目标提前实现。   一个承前启后的“新起点”   “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胜利在望”——2024年12月20日,来自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消息,令人欢欣鼓舞,豪情满怀。   2024年,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“三年行动”的攻坚之年,全省上下锚定八大工作目标,超常规、高强度开展攻坚,以“辽老大”特有的大忠诚、大担当、大作为,持续推动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。   ——发展质效的“突破性”提升。   2024年12月29日,有着近60年历史的凌源钢铁正式入列鞍钢。至此,鞍钢集团粗钢产能提前达到7000万吨级,“钢铁航母”动力澎湃。   鞍凌重组是辽宁“央地融合”的又一硕果。去年,辽宁开工央地合作重大项目49个。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说,过去不少央企与地方“各干各的”,产业发展“两张皮”,央地双向奔赴整合了创新链、供应链、人才链,形成共创共赢的生动局面。   久久为功治“痛点”,绵绵用力蓄优势,在辽宁,更多领域“积小胜为大胜”,实现精准突破。   深耕数字化转型,全省打造约60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,设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100个;   深挖创新潜力,去年辽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移5位,“雏鹰”“瞪羚”“独角兽”企业新增1000多家,总量居东北首位;   深化结构调整,去年22个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六成……   “从‘星星之火’到形成‘燎原之势’,一个个突破性变革撑起农业‘压舱石’更加稳固,工业‘稳定器’作用凸显,服务业‘顶梁柱’坚挺强劲,全省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。”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鹏宇说。   ——振兴趋势的“转折性”向好。   “2023年,辽宁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高于全国,也许还有人担心:这是不是昙花一现?现在连续两年赶超全国,表明向上势头更加巩固。”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。   赶超之路,多有坎坷。2024年,辽宁经济从一季度开局良好、超过全国,到二季度承压运行、与全国持平;从三季度恢复向好、继续赶超,到四季度政策发力、企稳回升……起起伏伏牵动着多少人的心。   “事非经过不知难。”李凯回忆说,过去10多年里,辽宁经济从“失速”到“触底”,甚至一度出现过负增长。“从2017年起,曾经的‘掉队者’逐渐‘归队’,到2023年跑赢全国‘大盘’。为了这个拐点,辽宁人付出了太多努力。”   “金杯”之变也在印证着转折。3年前,金杯(沈阳)汽车有限公司停产重整;2024年12月,经过盘活资源、对接战略伙伴,金杯汽车一口气推出两款新能源商用车,老品牌焕新启航。   “从‘点’的突破,到‘线’的拓展,再到‘面’的铺开,”李鹏宇说,如今的辽宁,扭转了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,扭转了经济增速长期低于全国水平的发展态势,2023年启动的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“三年行动”打出了气势、打出了信心、打出了成效。   ——发展坐标的“历史性”校准。   “幸亏省里对菱镁开采进行历史性治理,才把这个行业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。”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山感慨。   我国菱镁资源储量世界第一,其中辽宁占全国储量的85.6%,但曾走入粗放开采、简单加工的误区,优势资源只卖出“白菜价”。   过去一年,辽宁严控开采总量,淘汰落后产能,倒逼镁原料价格企稳回升,一批企业上马镁化工、镁建材、镁金属等深加工项目。在镁矿资源富集的海城市,市委书记陆荐援颇为振奋地说:“喊了几十年的镁业转型,如今终于挪开了步。”   从菱镁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治理,到大连市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、滩涂、岸线问题清理整顿,“三年行动”以来,辽宁从难事做起,着手解决一批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;同时放眼远望,推进一批夯实基础、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,为竞逐未来不断校准发展坐标。   去年7月和10月,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相继开城。辽宁还围绕重点产业集群,组建机器人、精细化工、工业母机等20个重点实验室群,目前已与693家企业建立对接合作。   “产业遇问题,科技给答案,这样的机制一旦成熟,利在当代、功在千秋。”辽宁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群主任孙玉清说,一系列连接过去、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,正搭建起辽宁稳步向前的“四梁八柱”。   一场乘势而上的“大决战”   寒冬腊月,沈白高铁抚顺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正酣,建设者顶风冒雪,在一线抢工期、保进度。   火热场景,折射振兴求变的只争朝夕。这背后,既有辽宁贯彻中央部署,扛起“长子”重担的坚固初心,也有重拾光荣与梦想,“不达目的不收兵”的坚强决心。“三年行动”战果累累,更是鼓舞人心、催人奋进。   面对振兴突破的“决胜之年”,辽沈儿女坚定信心、乘势而上,凝心聚力打响一场“大决战”。   ——稳住“最大定量”。   新年伊始,辽宁省工信厅多个工作组就奔赴一批龙头企业,协调解决经营问题,支持有边际效益和盈利的产品全力生产。   “在持续抓好‘稳油稳钢稳车’同时,我们加紧改造升级‘老字号’,深度开发‘原字号’,培育壮大‘新字号’,”辽宁省工信厅厅长胡异冲说,这是全省工业经济的“最大定量”。   未来一年,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王希友信心满满。“推动实现原油1000万吨、非油当量1000万吨的供给格局。加快建设辽宁大储能基地,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,壮大辽西地区产业圈,切实发挥‘压舱石’作用。”他说。   ——孕育“未来增量”。   1月10日,由中航沈飞民机向空中客车公司交付的第500架份A220飞机重要部件,在沈阳完成装配工作。   航空、造船是辽宁的优势产业。辽宁从现有基础出发,精准开发应用场景、科学组合产业链条,去年接连举办“航空产业发展大会”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”,推动省内企业加盟大飞机规模化生产,与央企共建东北亚绿色船用燃料供应链体系,在深挖“上天”潜力、补齐“下海”短板中培育未来增量。   新的一年,辽宁将继续优先布局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绿色低碳、深海深地空天和生命健康6个未来产业方向。“别看今天只是一粒种子,未来可能长成参天大树。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说,老工业基地加速向新产业要地迈进,才能赢得未来。   ——发力“关键变量”。   推动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、本庄高速公路、大连西中岛炼化一体化、长海大桥等项目尽早开工;推动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、太子河抽水蓄能等项目加速建设……新的一年,辽宁正谋划布局一批预期收益好、群众期盼高、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  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“关键变量”。辽宁省商务厅厅长潘爽说,今年计划推出4000场以上消费活动,通过商、旅、文、体深度融合,为辽宁积攒人气;同时培育更多有特色的辽宁产品,擦亮“辽宁出品”金字招牌,促进更多“辽品出辽”。   前景令人欣喜,前路亦非坦途。   当前,辽宁振兴发展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之难、结构性矛盾突出之痛、体制机制不活之困、风险隐患较多之忧,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。   “正视这些困难,加紧改革创新,才是我们决战之年应有的样子。”过去一年,已经习惯了在过“紧日子”中改革节支的岫岩县委书记吴振宇说。   这些天里,纪录片《大东北》热播。片中记录的辽宁红色“六地”历史,让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激情满怀。“坚韧不拔,激流勇进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辽宁一步一个脚印不松劲,一定能将振兴蓝图变成现实。”(记者徐扬 王炳坤 郭翔 白涌泉)
关键词:

更多新闻

东三社

Copyright © 2021 广东米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SERVER

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东莞二分